調解路上的溫柔與洞察:從創傷知情到資源連結

114年5月5日,我參加嘉義地院舉辦的家事調解委員研習課程,對我而言,不啻為一場深刻的啟發與賦能。在處理錯綜複雜的家事案件時,我們常需在法律的框架下,細膩地觸碰人性的柔軟與脆弱。本次課程,尤其在「創傷知情」概念的闡述上,為我開啟了嶄新的視角,也讓我對調解工作有了更深一層的體悟。

課程中,透過兒福聯盟講師的專業分享,我認識到「創傷知情」的重要性。許多來到調解現場的當事人,其看似固執、非理性的行為或情緒反應,背後往往承載著過往未被妥善處理的創傷經驗。理解到這一點,讓我們在面對衝突與僵局時,能多一份同理與耐心,避免過快地對當事人貼上標籤或進行指責。這種轉變,不僅有助於建立更具信任感的調解氛圍,也讓我們更能洞察到問題的核心,而非僅僅處理表面的爭端。

尤其,兒福聯盟播放的影片,深刻地描繪了家庭衝突與童年逆境對個體長遠的影響,那份觸動至今仍在心中迴盪。影片中的故事,讓我們具象化地理解到,一個受傷的靈魂,若未能得到適時的理解與支持,其創傷的印記可能會如何影響其日後的人際關係、親職角色,乃至整體生命歷程。這也讓我們意識到,作為家事調解委員,我們的工作不僅是協助當事人達成協議,更是在一個關鍵的生命節點上,扮演著促進理解、引導改變,甚至開啟療癒契機的角色。

除了觀念上的啟迪,課程中介紹的各項實務技巧與資源媒合,也極具價值。例如「我訊息」的溝通練習「反應式聆聽」「重新框架」的運用,以及如何協助父母從孩子的視角重新看待會面交往的意義等,都是能立即應用於調解實務的有效工具。更重要的是,兒福聯盟所提供的各類親職教育資源兒童情緒支持工具書,乃至「照顧計畫產生器」等創新服務,都為我們在協助家庭時,增添了更多元的輔助選項。這讓我們在面對不同需求的家庭時,能更有信心地引導他們連結到合適的外部資源,延伸調解的正面效益。

總而言之,這次研習讓我深刻感受到,家事調解是一份需要不斷學習與精進的專業工作。它不僅需要法律知識的支撐,更需要對人性的深刻理解、對創傷的敏感度,以及靈活運用溝通技巧與社會資源的能力。未來,我將努力把「創傷知情」的理念融入我的工作中,期許自己能以更溫柔的洞察與更專業的引導,陪伴面臨困境的家庭,共同尋找對孩子最有利的成長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