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律師工作後,常常接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負向情緒。印象比較深的,就是幾年前在電話中幾次對我咆嘯的當事人,當下我的情緒反應是「自責」、「難過」,因此當下「受傷」、「委屈」的我,在內心負傷的狀況下,仍然強忍著,試圖著以同理的話語同理這當事人,電話足足講了一個半小時(其實當事人還會講更久,但因為電話斷訊,所以中斷了通話),電話講完之後,我發現自己像是氣力用盡一樣,不斷地哭。該次的衝擊實在過大,又剛好參加了法扶舉辦的自我照顧講座,聽了心理師講述的內容之後,我開始為自己尋求資源來幫助自己。所尋求的資源包含:閱讀相關書籍,例如「情緒勒索」;訂閱相關頻道,像是「啟點文化」、「哇賽心理學」;心理諮商,也就是找心理師作為我的教練,不論是加油打氣、尋求因應策略等等。在這過程中,我不斷地在學習「辨識情緒」、「設立界線」與「自我照顧」。以下是我近期「設立界線」及「自我照顧」的方法,希望可以給有需要的您一些方向:
一、什麼是「設立界線」:
設立界線,在我的理解,就是區辨什麼是「我的事情」、「我的情緒」,什麼是「別人的事情」、「別人的情緒」。我們需要負責的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情緒」,別人的事情及情緒,特別是情緒的部分,我們自己是不用負責的,否則自己會在專業工作上常陷於自責與內耗,最後枯竭。
「當對方的情緒不是你的責任時,你才有能力與力氣,試著去理解對方感受」-引自《關係黑洞》一書,周慕姿著。
二、我「設立界線」的方法:
- 與當事人第一次面談時:先說清楚之後聯繫溝通的方法及時間限制。像是要用電話、LINE、email聯繫溝通,什麼時候聯繫、準時開會,以及沒有依照約定的方式或時間聯繫的效果。
- 承接個案之後:依照一開始約定的時間及方式進行,並且「徹底執行」。
- 在承接個案的過程中:如果個案開始不理智並且不斷地責備我時,這時可以試著讓對話中斷。中斷對話這件事我還在練習,因為在那當下的情境,我容易陷入「愣住」的狀態,腦迴路「忘記」要中斷談話,所以可以在談話的空間擺設上,放置一些物品來提醒自己「記得」中斷,在記得中斷對話之後,就可以起身、喝口水、休息一下。
- 使用委任契約及自我檢核表,確認自己的工作範圍及內容,以及是否完成。這樣即使面臨個案的指責,就可以協助自己去區辨是理性或不理性的指責或謾罵。
以上是我自己的方法。當然每個人的自身狀態不一樣,界線如何設立需要依自身的狀況調整。
三、如何自我照顧
(一)辨識自己的情緒
在我的生活及工作中,我總是將焦點聚集注意到我眼前的個案、為他們著想及想辦法,但是很常忽略關注自我;又或者是明明自己狀態不好,像是感冒頭痛、睡不好非常想睡覺、被事情弄到心煩意亂時,仍然硬撐著去跟個案開會,以致於在自己不好的狀態下跟當事人面談,講話會比較急躁,用語也會比較尖銳,有時候當事人就會有不好的感受。所以「覺察自己的狀態及情緒」,是生活中時時刻刻要修練的,如此一來,較能知道自己的狀況,然後再來決定如何安排接下來的行程及自我照顧的策略。
「唯有先將自己照顧好,才有心力照顧別人」。
(二)自我同理
當我覺察自己的狀態跟情緒是比較負向時,我除了會跟周遭信任的人討論外,我後來開始會練習對自己說:「我知道你面對當事人的指謫時,你很難過、挫折,因為你想要盡自己所能地幫助他,但是礙於法令及個案證據的限制,你感到無能為力,但是你看你自己為他所整理的資料及策略分析,你真的很絞盡腦汁地在幫助他了,所面臨的限制不是你的問題。」
(三)自我照顧的方法
如果是自己很累且行程無法調整的狀況下,我可能會請身邊的人協助我做一些事情,像是請我先生載我外出工作,讓我可以在車上先休息一下(例如進行放鬆練習或冥想);如果允許自己調配的事情,我會請助理幫我整理資料,降低我看到當事人丟來大量且未整理資料的煩躁感及拖延症;區分工作及休息時間,休息時間就完全不想工作的事情(這個很難,但是當發現自己休息時還在想工作,也沒關係,記得提醒自己把自己拉會當下);找出自己的興趣,作為自己的休閒娛樂(我好像沒有所謂的休閒,但是能正常睡覺、吃飯、讓自己獨處,自己感到平靜,我就覺得很滿足了)。我每週會去運動教室運動,除了可以鍛鍊身體外,也可以聽同學跟教練講笑話,還滿療癒的;有時我也會拿出乳香精油聞一聞,放鬆自己。
以上大致上是我從事律師工作以來的修練。理解自己的界限、辨識自己的情緒、自我同理與自我照顧,對於過度認真的我來說,是一輩子的課題。也提供給有需要的您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