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事件調查隨筆

這幾個月來,穿梭在各個學校協助老師對學生相關事件的調查,也覺得學校似乎面臨的一連串的挑戰。不論是老師、家長還是學校,不同於古早的教育思維,應有所調整。

首先是老師們,比較常涉及的就是不當管教。雖然有時候會聽到說「現在小孩不能打也不能罵,到底要怎麼管教?」不過這讓我想起以前曾經被老師打的經驗,讓我印象非常深刻,我記得當時老師要求不到一節課要寫兩張考卷,但是因為我寫不完,所以考試分數沒有達標就被打手心了,不過當時的我好委屈,我其實會寫,只是來不及寫完,為什麼我要被打?現在長大想想,覺得當時被打也無助於我課業成績的提升,這個陰影始終烙印在我的心中。所以我也常在思考:老師有什麼方法是有助於提升學生的興趣?甚至是自主學習?再回頭來看看現今教育部訂定的「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1,其實核心主軸,就是在破除「上對下」的輔導管教,用「學生也一個獨立個體」,以平等、尊重的方式來教育學生。

家長端,比較常見的就是教育的挫折跟外包教育,有的家庭因工作上的忙碌,無暇顧及子女,而把教育全部外包,後來發現子女表現差強人意,子女也不願意跟家長分享,在親子溝通產生挫折,因而蔓延至學校,常常問老師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會這樣?在學校發生了什麼事等等?老師要逐一回覆家長的LINE,溝通到最後,家長跟老師的火氣也都上來了,就成為家長檢舉老師的引爆點。家長自己的部分,也要能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因為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最大的,特別是言教、身教,孩子都看在眼裡,所以家長在親子溝通上的挫折,其實也可以尋求相關資源協助,例如跟學校老師討論,如何「一起」幫助孩子?使用家庭教育中心的資源,或者有必要時與諮商心理師討論等等,讓卡住的關係可以鬆動。

對學校端的困難,一件校園事件調查,就彷彿一件訴訟案件,教職兼行政的老師對於行政事務的手忙腳亂、學校愁於調查案件的經費來源等等,均是重大的挑戰。與其事情發展到後端才來調查,倒不如在前段就先做好預防,例如舉辦法治教育、正向輔導管教、溝通技巧,或給學校教職員的紓壓等等課程,讓老師比較不會覺得動輒得咎。

隨著時代變遷,觀念及法令都在改,我的工作也要不斷地進修、學習新技能,所以不管是我的工作,還是老師、家長、學校等,都要記得與時俱進、學習新知識及技能,並運用在工作及生活上。

  1. 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https://edu.law.moe.gov.tw/LawContent.aspx?id=GL002147&kw=%E5%AD%B8%E7%94%9F%E8%BC%94%E5%B0%8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