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進修心得分享】溝通技巧與衝突化解工作坊

大前天,我到法官學院參加溝通技巧與衝突化解工作坊,主要是以未成年子女為中心的家事調解進行模式,其中,透過兒少權心會(全名為臺灣兒少權益暨身心健康促進協會)成員的演出,看到一對面臨離婚的高衝突父母,以及夾在中間兩難的孩子,就如同我們在家事調解看到的場景。我們從戲劇中觀察了飾演孩子角色的情緒、想法與行為反應,以及父母離婚對其所產生的影響,也看到了高衝突父母在調解過程中所經歷的困難,在在是家事調解的挑戰。

在家事調解最難的是,如何讓撕裂的夫妻成為合作的父母,就如同講師所說,每一對來調解的夫妻,因為帶有否認、憤怒、憂鬱等等情緒,他們覺得此時此刻的狀態有危險,因此有武裝、無法理性思考、認知彈性降低,然而,他們希望的是可以被理解、被疼惜,因此,在調解時,與當事人建立連結、讓當事人表達情緒、協助當事人整理思緒,會是調解重要的任務,如此才能回歸到理性來溝通。

雖然在調解的時候,要完成上開任務,是一件困難的事情,或許是因為時間限制之故,或者是其他變因,如果有必要,適時與其他資源連結,例如使用家事商談、婚姻諮商等,或許是不錯的方法。

不管身為調委或者是律師,在親權事件,最重要的是環繞在「未成年子女最佳利益」,基於此立場,身為律師,需要幫助當事人情緒降溫,調解的時候也試著了解雙方的立場、想法、感受、需求,了解背後的擔心,並把孩子的利益帶進來,一同想出解決策略。

最後,課程提到了如何將家事調解結果告知未成年子女,特別是針對國小以上的孩子。這部分在我的實務經驗中是沒有過的,通常也不會帶小朋友來調解程序,不過,身為律師的我們,或許可以協助當事人如何告知未成年子女調解結果,降低未成年子女對於期待的落差或衝擊。

未成年子女在面對父母吵架、離婚,每個階段會有不一樣的反應,有時看起來似乎事不關己,但將來可能以叛逆、憂鬱等等徵兆顯現。我們都希望看到未成年子女可以快樂、健康、平安地長大,都需要父母的愛,也希望調解中的父母,都能找到能量,一同為了未成年子女找出共親職的方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