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家事事件(婚姻、親子、繼承、遺產等)
-
-
什麼是繼承?要如何選擇主張法定限定責任或拋棄繼承?
先前在「繼承人要繼承並清償被繼承人的債務嗎?(上)」、「繼承人要繼承並清償被繼承人的債務嗎?(下)」這二篇文章中,介紹了「法定限定責任」(民間俗稱限定繼承,但法條規定真正含義應為法定限定責任)及「拋棄繼承」。常常會有民眾詢問: 能不能在父母生前就去辦理拋棄繼承或法定限定責任? 到底要選擇法定限定責任還是拋棄繼承?
-
繼承人要繼承並清償被繼承人的債務嗎?(下)
承「繼承人要繼承並清償被繼承人的債務嗎?(上)」一文所述,雖然修法後改採「法定限定責任」,也就是原則上繼承人不用因為沒有辦拋棄繼承而需自掏腰包去清償被繼承人所遺留的龐大債務,只要用被繼承人所剩的遺產去清償債務即可。但是主張「法定限定責任」是有前提的,就是繼承人必須在「知悉其得繼承之時起三個月內開具遺產清冊陳報法院」(民法第1156條第1項)。以下分別說明有無在期限內陳報遺產清冊之法律效果:
-
繼承人要繼承並清償被繼承人的債務嗎?(上)
去家扶中心為單親家庭做法律諮詢時,常常遇到同樣的問題:孩子的爸爸或媽媽欠債,孩子可以預先辦拋棄繼承嗎?孩子的爸爸或媽媽消失得無影無蹤,萬一哪天他(她)死了,卻欠一屁股債,孩子要繼承債務嗎? 首先,要澄清的是:所謂繼承,是在被繼承人死亡才開始(民法第1147條),所以在孩子的父或母還沒死亡,根本還沒有發生繼承的事實,當然沒辦法預先進行限定繼承或拋棄繼承的程序。
-
可以不要養從小就沒養我的父或母嗎?
不管是到各單位為民眾做法律諮詢,或是法扶案件,總是不乏看到有人因為突然收到社會局要繳交父母安置費用的通知,或者是被父母提告給付扶養費,而前來詢問或請求扶助。詢問者會有如此突如其來的震撼,無非是父或母從小就丟下他們,沒有盡扶養義務,在多年後卻被要求繳交安置費用,實在讓人憤憤難平,不免掀起過往舊恨。
-
夫妻剩餘財產分配要怎麼計算?
一、案例 小明跟小花於民國90年結婚,未約定夫妻財產制,婚前小明有價值500萬元的房屋一棟,小花則是其父母贈與價值100萬元的股票為嫁妝。後來小明跟小花在95年訴請裁判離婚,在98年離婚判決確定。在訴請裁判離婚時,小明身邊有價值2000萬元的財產(含上開房屋)及400萬元的債務,小花所有的股票多年來獲配價值200萬元的股息,沒有其他財產。問:小花能否跟小明請求剩餘財產分配?
-
傾聽與陪伴的力量
有時候被諮詢到婚姻事件,總讓我有點感觸。 一對父母帶著離婚的當事人進會談室,母親首先開口:「律師啊~你幫我勸勸我的孩子啊~讓他想開一點。」我望著當事人清瘦的身軀、落寞的神情,緩緩的請他們坐下來聊。當事人稍微說了一下離婚過程。 接著,父母開始數落對方的不是:「那個女人真的很可惡,把我兒子的錢拐走了,害他要扛一大筆負債,孩子也丟給我們顧,自己卻賺錢自己花,孩子也不顧,然後還有外遇對象!到底要用什麼方法才能讓我兒子跟那個女人斷得一乾二淨?還有債務跟孩子要怎麼處理…….?」
-
如何避免心智障礙的成年人被詐騙?
我曾經聽聞當事人說自己已成年的孩子是重度心智障礙,被鄰居騙去辦理信用卡消費,因而負有卡債,又看到新聞報導,相信這不只是單一個案。為了避免此類的事情發生,身邊的親人可以做的,就是去法院聲請「監護宣告」,讓失智者或心智障礙者成為「受監護宣告人」,由他人擔任「監護人」,由監護人代為或代受意思表示。接下來,就來一一介紹什麼是監護宣告、需準備的文件、以及須進行的流程。
-
要怎麼立遺囑?—簡介遺囑要件
立遺囑的優點,就是繼承人可在生前根據被繼承人的意思而為繼承,執行被繼承人分配財產的意志,但因有效遺囑必須遵守嚴格的要件,如果違反法令,有很大的可能會無效,如此一來,就無法執行被繼承人生前意志,將來也會是另外爭產的訟源。為了讓讀者了解如何書立有效遺囑,以下分別就立遺囑能力、立遺囑需遵守的方式、見證人資格簡單介紹,讓讀者有簡單的概念:
-
訴請裁判離婚應該要寫什麼事由?
目前台灣的裁判離婚法制是需要構成民法第1052條所規定的其中一項事由,法院才會判准離婚,不若其他國家的法制(例如美國加州),只要向法院提出離婚的聲請即可離婚,所以,要請法院判離婚,必須要發生如民法第1052條所規定的事由,若法院認定未構成該條之離婚事由,則會駁回離婚之請求。 又裁判離婚的事由,大致可分為:1.民法第1052條第1項10款法定離婚事由。2.民法第1052條第2項 概括離婚事由。茲簡介如下: 一、民法第1052條第1項10款法定離婚事由: 夫妻之一方,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他方得向法院請求離婚:
-
提起離婚訴訟前,該考慮的問題
走至法院訴請裁判離婚,是痛苦的。在程序中,難免把過往夫妻間所有不愉快的事情,搬上法庭。不管結果如何,往往兩敗俱傷,最常看到的是往往因為離婚訴訟讓自己的身心處於焦慮、憂鬱狀態。所以,決定要訴請離婚前,需周延地考慮將來可能須面對的攻防,好讓自己先有準備,以面對將來的訴訟。以下就簡要介紹離婚訴訟可能涉及的事項、議題,讓讀者參考。